域名已更换,请牢记新域名:www.diyizhan.cc

第一百五十六章 却话当年事吴法说三国(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心,方丈道:‘因为我从出家人的情况知道,那种自幼出家为僧的,由于没有经过种种红尘中的历练,最容易进入魔道,不是犯了色戒就是其他戒条;但是那些中年出家,特别是经过千磨万难出家的,却能面对诱惑而心志坚定。于是知道只有让你的公子本身经历种种诱惑,等他将来成人之时,便会不为外魔所浸了。好比两张纸,一张白纸,最容易被污染,而本身便是一张黑纸,什么污染能让它便得更黑?而且你们世俗众人,特别是经商牟利的,哪一个不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你将儿子关在家门,你让他将来如何去面对种种诱惑,重重争斗?’那富翁回家一想,还觉得真有道理,便打发儿子出门,十年后,他的儿子回来了,对父亲说,这十年来自己在外面经历了花花世界的种种,觉得那些风花雪月的东西只是消磨壮志的毒药,而且知道了人世险恶,所以回来帮助父亲经商。那富翁见儿子果然已经将种种技巧融会贯通,便放心的将生意交付与他,后来他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了一方巨富,他便是古代著名的江南首富沈万三。”

    吴天被老头子这一番奇谈怪论震惊得目瞪口呆!原来父亲放任自己,就是让自己在红尘中历劫?吴天本来聪明绝顶,这道理刹那间已经想得通透,只有天玉梨觉得隐隐有些不对,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吴法道:“你老子我身在官场,几十年沉浮,深知其中厉害,实在是比大海波涛更为汹涌,稍不注意就会有灭顶之灾!而且官场黑暗,自古皆然,记得一个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说过一句话,我是时时刻刻谨记在心,他说:‘官场就像女人那阴户,人人都知道脏,但人人却都想里面钻!’这话虽然刺耳,却是真理,如果一个天真烂漫的人,在官场肯定是混不走的!”

    吴天不得不佩服老头子见解精辟,就拿自己来说,这些年过着荒唐日子,有时对女人实在厌倦了,所以变着法子玩弄她们,女人是什么人?其实就是可以用金钱和权力俘虏的工具而已!吴天自信,自己现在对女人的抵抗力,经过今天下午以后,绝对是很强的了,自己玩过的女人,从高官千金到影视明星到清纯少女,哪一个不是绝色?一般的女人当然是不能诱惑自己了。

    吴法道:“你也是读过书的,你且说说,《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你最佩服谁?”吴天道:“小时候最佩服关羽,后来最佩服诸葛亮,现在我还是觉得孙权最厉害!”

    吴法笑道:“你小子还是没有长进!告诉你,看《三国》,最应该佩服的应该是刘备和司马懿!”吴天道:“刘备本事那么差,司马懿那么阴险,有什么值得佩服的?”

    吴法慢慢喝一口红酒,感觉到那浓烈的液体从口腔到食管一路到了胃里,那种舒畅真是令人陶醉,道:“你小子那是小孩子见识。刘备这个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忠厚似伪,最会见风使舵,沽名钓誉。当时天下第一英雄吕布,先投丁原,后杀丁原投董卓,然后又杀董卓自立,被人骂为反复无常,薄情寡恩,所以曹操不敢收留他,将他吊死在白门楼。而且这个人的死也是因为刘备一句话,可见刘备的阴险。再者,比起吕布来,刘备投靠的人更多,他起于草莽,后依附公孙瓒,再后来投袁绍,在走投无路时,又投靠曹操,结果后来背叛曹操,到荆州依附刘表,但他并不是真心投靠,最后终于将自己的宗亲刘璋的西蜀占了,建立汉,你看,他可不比吕布好多少,投靠一个背叛一个,但是历史上却没有人说他不对,这就是他善于作伪。当然他成了皇帝也是一个原因,毕竟成王败寇嘛。有句话叫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总之你细细去研究,那刘备其实是一个最懂政治的人。”

    吴天听得一愣一愣的,觉得老爸今天的话真是令自己茅塞顿开。吴法继续道:“但是,《三国》里真正值得佩服的还是司马懿那老小子,刘备虽然狡猾,但他太重情义,感情用事,不顾大局,终于因关羽之死而一怒发兵,招致婋亭之败,让属国损失了几十万精兵,也失去了自己的性命。但司马懿不同,他在曹操在世时,知道他多疑,又容不得人才,所以从不锋芒毕露,只是当一个管粮草的军需官,等到曹操死后,他才出长大权,并且在不知不觉间培养起强大的私人势力,先后将曹爽、曹真干掉,执掌了魏国的大权。而且在和诸葛亮的争斗中,他能审时度势,不争一时之短长,不虑一时之得失,采取坚守策略,让诸葛亮的多次北伐无功而返,而且拖垮了蜀国的国力,为后来司马氏子孙统一中国铺平了道路,从这一点来看,司马懿才是最大的赢家,曹操一世枭雄,也不过是为司马懿做嫁衣而已!所以说,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能隐忍不发,静待机会,才是真正的高明!”

    吴天觉得老爸这些论调闻所未闻,道:“不过我觉得诸葛亮还是比司马懿高明些!”吴法看了儿子一眼,道:“呵呵,诸葛亮的武侯祠有一副清人的对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可说是说到点子上了,诸葛亮僻处一隅,只能以功代守,所以才有六出祁山北伐之举,但是好战者必然令兵疲民穷,只可惜他遇上了司马懿这个对手,虽然他‘智在对手之先’,结果却是小赢大输,在赢得一些不关大局的胜利时,令国家日益贫弱,人才日益凋零。在调兵谴将,行兵布阵方面等战术方面,司马懿自知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但是他魏国国大民富,兵强将广,于是和诸葛亮拼消耗,采取坚守不战的策略,让想速战速决的诸葛亮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在战略上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从审时度势这一点来看,司马懿无疑比诸葛亮高明。而且诸葛亮终其一身,没有培养出几个可用之材,以致后来‘蜀中无大将,寥化作先锋。’你说他俩谁更高明一筹?”

    被老子一番开导,真是比在英国读那几年书还管用,他不禁兴奋的道:“对对!爸爸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明白了,就像去年死去的那位,善于隐忍,等老人家一死,他便出来左右大局,并且成就了不起的功业,呵呵,历史还真是惊人的相似呢。我现在还真有点佩服那司马懿了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