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已更换,请牢记新域名:www.diyizhan.cc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房谋杜断(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是减轻了农民的一些负担,且保证了生产时间,垦田数增加。二是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三是相对大唐的“府兵制”而言,能够对之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

    至于《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则是将历史上唐代,以及后世的一些科举制度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与整合。倡导大力兴办教育,以及在各个方面选拔专业人才等等。

    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

    对于隋唐时期来说,以“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为原则的科举制度,其进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将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未来治理国家的栋梁之才。

    在历史上,房、杜二人就是主要负责解决制度上的问题,杜如晦还因此而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现在这三本书对于他们二人而言,可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久旱里的甘露,甘之如饴,他们又怎么能不被完全吸引,怎么能不兴奋莫名,忘乎所以!

    直到房、杜二人将三本书全部翻阅结束,又闭目思考半晌,前者才仰天长叹,继而恭敬施礼道:“笑公子大才,房某实在是拜服直至,望尘莫及啊!”

    杜如晦亦微笑施礼道:“当我等才刚刚准备着手之际,想不到笑公子却已经……唉,杜某实在是汗颜呀!”

    我亦恭谨还礼道:“笑某当年行走江湖之际,空余时间多不胜数,而两位仁兄却公务缠身,这,是不能够相互比较的。”

    在自然而然的将与二人间关系拉近后。三人相对大笑。笑声中充满惺惺相惜,畅快淋漓的兴奋之情。

    因为,这是文人之间在遇到知己时,才会出现的特别感怀,所以,特别弥足珍贵!

    笑罢,房玄龄目光炯炯有神的道:“笑兄为何要将此三本卷策交予我俩过目?”

    “为民而已!”

    铿锵有力的吐出这四个字后,我毫不相让的迎上房玄龄精明、智慧的目光,相互对视。

    又半晌,杜如晦插言道:“除了‘为民’之外,笑兄是否还另有目的呢?”

    坦诚的目光移至杜如晦身上,我微笑答道:“还有,就是为了你们二位!”

    在二人动容色变的当口,又详细解说道:“二位乃是忠贞,正直之士,笑某自不会做出孟浪之事,将这三本书送与二位,只是想通过能够认清他价值所在的两位之手,转送给世民二哥,以便他日,二哥能够早日施行这利国,利民之举!”

    毫不客气的将三本书收入怀中后,极善决断的杜如晦再度施礼道:“如此,如晦就代秦王殿下,谢过笑兄赠书之举啦,告辞!”

    “且慢!”

    就在房、杜二人诧异,不解,继而了然的视线之中,我大出两人意料之外的一把抓住杜如晦的手腕……

    望着手中拿着刚刚开给他固本培源,调理身体药方的杜如晦,以及他身边同时离去的房玄龄,我的嘴角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房、杜两人是贤才,更是无法以言语来打动的“难得之才”对于他们,还是放长线,钓大鱼的好。

    另外,自己还需要实力,影响力都十分巨大的李唐早日实施这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只有让他们更快的去做开路先锋和反面参照物,届时,自己才能较顺利的完善,又或是推翻他们的某些政策,法规;才能更好的按照自己的一系列构想在少帅军领地内全面推行,实施。

    即使他们会对其中的某些制度进行修改、甚至废弃也不要紧,因为,这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被当作“枪”使的命运……政治,本来就是这样的卑鄙,阴险,无所不用其极。

    若想取之,必先予之,目光,还是要放的长远一点为好。

    默默的走在回归住处的路上,左右无人时,房玄龄低声对莫逆之交的杜如晦道:“如晦兄,你对笑行天这个人怎么看?”

    眯着眼睛细思半晌,杜如晦才低声回道:“实在是看不透他!”

    房玄龄也有些消沉的道:“从《论语正解》到《茶道》《三十六计》《本草纲目》再到今日这三本书,还有在洛阳时,秦王转述的他完善故隋的‘三省六部’制度,唉,这个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