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已更换,请牢记新域名:www.diyizhan.cc

第十章 今夜无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春天的女儿最多情。石维民离开歌城时,刘明芳心里却别有一种遗憾,一种酸溜溜的感觉。本来早就准备好想说的一腔话却一句也没说出口。唉……又错过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女人的心有时很难琢磨,刚才单独在一起她不说,这会儿却又后悔了。评心而论,她那一腔心里话也确实很难说出口,毕竟人还不太熟,一个未婚的大姑娘即使再大方,也必有三分羞涩。但今晚她确实冲着石维民来的,不然,她不会来。而罗林森安排刘明芳来陪石维民,就是因为看中了她不但模样儿特漂亮,而且文化素养好,大方而不轻浮,是个层次较高的女人。如果石维民不是一路货色,你弄一个风骚的靓妹儿来陪,那肯定会令他大倒胃口甚至反感。

    刘明芳今年二十六岁了,中文系毕业已工作四年多。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泰平郊区镇干部,已退居二线。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她才要求从南江市调回家乡。因为文笔好,小有名气,加上前两年又是从事电视台主持工作,泰平日报接纳了并安排做了一名文记者,工作调动倒是没费多大周折,只是请相关帮忙的人吃了一顿饭。她有一个大学同学恋人,毕业时分到部队,不到一年就在一次军事训练中为救护战友而壮烈牺牲了。这种痛伤很难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但一年之前当她去南江市山北县采访时,年轻的石维民却让她伤痛的心灵很快燃起爱情的火花。

    当初她并不知道石维民已经有了一个家,也不知道那背后早已笼罩在石维民头上的政治和文化知识的光环。她不是一个势利的女人,她不追逐男人的权势和财产的富有,是石维民人格与外表高度和谐统一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了她,以致于她从已有的一个痛苦中又走进又一个新的痛苦之中,这就像一个人在江中游泳一样,才冲出一个旋涡又落入另一个旋涡。这种心灵的痛苦体验是常人难以理解,并且无法与人表白和倾诉的心殇……

    石维民前脚一走,刘明芳就提出要回家。她也不管罗副市长的心理感受,也不管他和赵红梅是不是尽了兴,更不管他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何耍?反正要回家。罗林森见实在留不住只好提出散伙,亲自开车送她。

    路不远,刘明芳的家就在近郊西子江边上,一幢二层农式小楼。屋里亮着灯光。刘明芳与罗林森、赵红梅告别下了车。

    大门吱地一声打开了,母亲走出来迎接。刘明芳跟在母亲身后走进室内。

    “送你回家的那人是谁?开一辆那么高级的车?”母亲说完,笑了一下。

    “一个熟人。”

    “哦。是不是你男朋友?多大岁数?”

    “妈,你说什么呀?”刘明芳也禁不住笑了起来,“一个多岁的老头子,一个有妇之夫。”

    “那你怎么和他在一起?”母亲认了真。

    “几个朋友一起吃的饭。坐在车上的又不是我一个。”

    “和那些有钱人在一起,要处处留神。”

    “妈。儿女知道。”

    “知道就好。妈就怕你一时糊涂。”

    “妈。你就尽管放心吧。女儿心里有数。”

    “个人问题也该解决了。找个实在宽厚的人,好好过日子。”

    “妈,你放心,女儿到时一定找一个又老实又勤快的好女婿,带回来孝顺你和爸爸。”

    “死丫头。贫嘴。”母亲乐呵呵的。

    “妈,爸呢?”

    “在楼上看电视。芳儿,洗了早点休息吧,明早要上班。我上楼去,准备睡了。”母亲说完上了楼。

    “好。我就洗。”

    刘明芳洗完澡,吹干了头发。上楼经过父母房间时,见他们已经休息了,不再问候,轻手轻脚踱到自己的房间,又轻轻地关上门反扣了锁。

    这是一间温馨溃淡雅的闺房。装修、布置和物品的购置、摆放全是刘明芳自己的主张和设计,一张不大的单人床,一张小写字桌兼梳妆台、一点带穿衣镜的衣柜、一台电脑、两个书拒。空白的两面墙上,一面悬挂着一个古代仕女图的条幅,另一面悬挂着刘明芳的一幅彩色的全身大照片。整个房间犹如它的主人一样,给人一种明快、清爽、高雅的感觉。

    刘明芳没有一丝的睡意。她像似将要出门约会情郎一样,走进穿衣镜前她梳理了理自己一头瀑布式的鸟黑长发,别上一朵蝴蝶发夹,然后转了转照了一下自己的全身,然后满意地笑了笑。

    刘明芳撩开面向空旷田野的那幅淡蓝色落地窗帘,一股清新的绿禾气息立即补鼻而来。她朝远处张望了一下。一轮弯弯的月亮正悬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上,远处稀疏的灯光像是一颗颗小星星眨着快乐的眼睛……夜色多么美好!

    刘明芳由衷地感叹了一句,然后掏出钥匙打开抽屉,又拿那本红色封面的本儿,这本儿是自己最为宝贵的珍藏。这本儿是石维民无意中留给他的物品,也是一件唯一的物品。想起那次陪同省电视台到林南市北河县采访农村扶贫的事,她幸福地笑了……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省市两台一行六人赶到北河县时已是下午三点左右,县委集体汇报会定于下午四点,利用这个间隙两台单独采访了时任县委书记的石维民,采访地点就在他的办公室。石维民神彩奕奕,说话时语言简练,字正腔圆,其声调抑扬顿挫,不亚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语气中又不乏机智幽默,处处充满着一个青年人的勃勃朝气。在谈到农村扶贫的基本定义时,他竟然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并用汉语即使作了翻译。这次采访给省市两台专题栏目的同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像。全体采访十分兴奋。省台罗主任私下说,如果中国的县委书记都像石维民那样博学和务实,那么中国县以下的基层工作将提前五年上到一个新的台阶,那么中国的小康社会也将提前进入。采访结束时,刘明芳发现自己所带的笔记本儿空白页已所剩无几,因为还要采访汇报会,她很为难地向石维民提出索要一个笔记本儿,石维民顺手从办公桌上拿出一本才记了一页纸红色封面的笔记本,正待撕去那两页纸时。

    刘明芳问:“保密吗?”

    石维民笑了,“没什么。我的名字,还有一首诗。”

    “能一起送给我作个纪念吗?”

    “行!”很干脆。

    ……手头这本笔记就是石维民的。如今已成了刘明芳记述自己心迹的日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