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已更换,请牢记新域名:www.diyizhan.cc

第六十三章 婚礼新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石维民代表男方表示了婚礼从简的想法,女方这边也同意男方的意见。但赵茗还是让一家人整整忙碌了好几天时间。这是女儿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总要把各方面的事情考虑周到细致才好。首先是结婚新房的布置和小俩口婚后的生活必须安排妥当。尽管石小兵父母提出结婚后儿子和儿媳可以住三叔家或干脆买套小房子,但赵茗认为一来不太方便,二来也不是长久之计,主动提出由女方解决这个问题,石小兵父母当然也很乐意接受这种安排。下一步就是新房的布置和生活用品的添置了。赵茗本打算就将新房安排在家里,江德俩口子认为太小器,重新买一套房子装修又来不及,不如干脆就将新房安排在他们刚买不久的一套住宅里,面积一百六,装修不算落后,而且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全是新买的。江正华问儿子儿媳他们住哪里?文若竹说搬回来陪父母,赵茗一听已是笑不禁声。江敏知道这种安排后对哥嫂很是感激,但她坚持和父母住在一起。最后全家人商定:江正华老俩口和新郎新娘住新房,江德夫妇住作协的旧房子。但一家人都在新房子里一口锅吃饭。

    房子的事就这么定了,剩下的事也就比较简单了。赵茗和文若竹花了一天时间就将新房布置停当,又为江敏和石小兵各买了两套新人服装,然后陪他们去像馆拍了结婚照。这边老石家虽然事儿不多,但礼仪也不能短少。石维国拿出一万元当面交给江敏,让她和小兵自作安排。林家珍除送了那根五千多元的项链,还亲自陪两位新人上街为他们各买了一套时装。石老太太也不甘示弱,除硬塞给二千元红包外,还将珍藏了多年一对祖传的玉镯儿从箱底翻出来交给可爱的新孙媳妇。倒让大儿媳妇和小儿媳妇好生嫉妒了一回,对石老太太开了一句玩笑:“老妈好偏心哟,儿媳妇当年结婚一个也舍不得送,却留到今天送给了孙媳妇。”

    腊月十八,星期天,江敏和石小兵举行了结婚典礼。按照两家协商的一切从简的意见,婚礼地点选在跑马镇一家可以坐五桌人的火锅店。地点偏僻,可以避人耳目。火锅店座落在跑马山边,楼上有个小茶坊,饭后可以娱乐,也可以爬爬山。林家珍和赵茗通知双方的亲戚,统一的口径是假日聚会。这一带农家乐多,亲友们不会想到有什么特别的大事。

    十一点半,客人全部到齐。当亲友们知道是江敏和石小兵结婚时,纷纷责怪江正华,赵茗和林家珍为什么不发请帖?部分亲友马上掏钱准备送礼,江正华说明原因,然后郑重宣布:谁要送礼,就请谁退席。大家只好作罢。

    婚礼简短但气氛热烈。新郎和新娘在炽热的鞭炮声和热烈的掌声中闪亮登场。兰天干练的主持诙谐幽默,逗得全场轰堂大笑。石小兵和江敏新郎新娘仍按时下的风俗,面拜了石老太、双方父母和三叔三婶,又作了即席的表态。石小兵的父亲石维国只说了一句“谢谢大家的光临”就将请三弟石维民出了场。石维民只好代表男方父母作了一个简洁的即席讲话。

    我大哥大嫂一辈子忠厚老实,不善言辞。今天是江敏和石小兵的大喜的日子,我就代表他们说几句心里话。首先谢谢各位亲友为这对新人见证他们的婚礼。再祝这对新人新婚幸福,白头偕老,比翼双飞。三祝老妈健康长寿,祝各位宾朋开心快乐幸福。因为大哥大嫂远在林南,委托我和林家珍代表男方家庭操持了这次简单的婚礼。我为什么要选择这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举行这么一个简朴的婚礼?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请大家来做江敏和石小兵新婚的历史见证人;二是让新郎新娘认识一下各位长辈和亲友;三是改革一下当前举行婚礼和做生日讲排场,铺张浪费,大搞请客送礼的陋习和不良风气。我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带头在这方面做出一个好样子。如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请各位亲友谅解……

    老江和石维民今天特别高兴,酒也喝得不少。

    “石市长,江主席,恭喜!” 跑马镇曹书记和马镇长抬着一块大横匾走进来。秦正联和兰天接过横匾,横匾是一幅非常精致的工笔中国画:左半部是一对喜鹊登枝图,右半部是一对鸳鸯戏水图。画上用金粉写上了几行大字。

    兰天走上前,大声念道:“石小兵先生、江敏小姐新婚志喜:才郎才女珠联璧合,新事新办开辟先河——跑马镇党委政府贺。”

    “谢谢!”石维民和老江与两位镇领导握手,招呼他们坐下。

    曹书记祝贺石小兵新婚,感谢市委市政府和来宾对跑马镇工作的支持,然后对跑马镇进行了一番宣传。马镇长要求尽地主之谊结账。石维民说钱已付,才兴的规矩怎能废?送来贺匾已表心意,形式很好。两位镇领导只好告辞。

    午宴后客人陆续散去,一部分爬山,一部分进了二楼茶坊。石维民走进厨房,敬了几位厨师的酒,又和火锅店老板谈起了经营。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