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已更换,请牢记新域名:www.diyizhan.cc

第二百三十二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考完试,李衙内很淡定的找何不韦玩蹴鞠(踢足球)去了,老爸是知县,东京朱太尉是自家亲戚,还搞不定区区一个考试?

    又过了些日子,张榜的时间到了,小衙内拉何不韦兴致勃勃的前去观看,新规矩,先从第一名开始看,没有,没有,还是没有。小衙内揉揉眼睛,“不韦兄,为什么没有我啊?”

    何不韦一寻思,“忘写了吧?小衙内别担心,三年后再考你还是有希望的。(自宋起,科举三年一考,但是明朝以后才有了乡试。”

    小衙内毕竟年纪小,承受不住突如其来的压力,抽泣两下:“我心里难受。”

    何不韦劝道:“不要太过伤心,总结好经验,就不会从同一个地方跌倒。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探讨一下吧。”

    “嗯,去哪里?”

    “本司三院吧。”

    两个落榜子弟手牵着手去本司三院发泄情绪去了。

    李知县为什么没有动用关系呢?县太爷考场老江湖了,他知道考完之后根本找不到儿子的试卷!

    很多人对科举考试不太了解,科举考试不是现在的考大学,它是古代的公务员考试。自武则天(这位女主重视政府管理,曾亲自主持考试,开创了殿试先河)时起,政府发明了“糊名”制度,考生答完题,立刻有人将你试卷上的名字封起来,批试卷的人根本不知道你是谁。

    没曾想作弊的人更聪明,贿赂批卷人通过笔迹认出自己。政府很快发觉了,又推出誊录制度,找人把考生的试卷抄一遍再送去批卷。作弊的人彻底傻眼了!但是中国古人也是相当牛叉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的考生在答题内容上做文章,每篇作文的第一句话都是: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高祖皇帝为核心的朝廷周围。批卷人一看这句暗号,便知道这是需要照顾的考生,给高分。

    这种作弊越来越盛,到了宋太宗赵光义掌权的时候,朝廷抛出杀手锏。先在每个考场派一个考官多个副手,上面互相监督揭发,更绝的是考官均为考试前临时委派,行贿人想送银子都找不到人。考试之后,所有考官批卷人都住进贡院,到发榜为止,任何人不得外出,一经发现舞弊现象,受贿人处死,行贿人同样处死!同场的考官如不揭发,一并株连撤职重罚。

    这么严格的公务员考试,李知县也为难啊!他是正统举子出身,一向看不起西门庆那种非主流官员,可是科举又这么难考,唯一的办法便是让儿子考,考,考。

    平心而论,古代的教育制度是歧视平民的,高官的孩子可以随便进最高学府国子监(明太祖时,杀官过多,国子监的学生多有做官机会。明中期以后,通过进国子监做官几乎不可能了)但是,隋朝开创的公务员考试制度(科举)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公平。(尽管考的内容很垃圾)当然,相比我们这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明朝不止落后,简直是野蛮,那只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而采取的控制知识分子的手法,众多的考生被四书五经洗脑,只知道为其主人看家护院,无视底层人民的利益,让我们一起来鄙视落后的科举制吧!

    时光如流水,当年的小衙内转眼到了三十三岁,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李衙内除了死了唯一的老婆,再没有任何值得说的成就了。

    人生就是这样无聊,如果李衙内是武大郎的儿子,他正在为生计而奔波,如果他是西门达的儿子,这个时候已经纵横官场和商界。可惜,他只是个不缺钱缺能力的官二代,没受过苦的人很难产生悲世同情心,三十多岁的李衙内,每天家里闷头读书,烦了便带一群流氓光棍出门干点出格的事,慰藉一下空虚了三十年的心灵。这一年清明节,他来到了杏花酒楼。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只能被命运选择。,

章节目录